学院代码:12623 招生批次:本科批
部门动态

部门动态

华珠优秀学子 | 姚俊恒:执麦启山林 播音筑梦传金声

  • 时间: 2025-04-22
  • 作者: 撰稿丨黄子瑶 图源丨姚俊恒

他以声赞颂时代理想

持麦描绘青春芳华

他是播音舞台上的执着追梦者

喜获“未来金话筒”全国季军殊荣

从初中广播站的青涩初鸣

到艺考赛场的崭露头角

一路成长

 

在播音主持这条充满挑战与机遇的道路上

凭借着对语言艺术的热爱和不懈追求

一步步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他是2024江苏广电“未来金话筒”

主持人大赛的耀眼新星

亦是《金流量》全国赛特等奖的得主

 

勤学苦练 笃行不怠

在华珠的聚光灯下

他以自信从容摘得“主持一哥”美誉

再攀高峰 顺流直上

在广东省啦啦操赛事中

他得心应手 妙语连珠

锤炼临场应变 尽展主持风采

 

从普通话发音的反复雕琢

到即兴评述的游刃有余

从校园活动的实战磨砺

到全国大赛的厚积薄发

他始终保持着

对专业精益求精的态度

带着少年的意气勃发

向着明日的舞台砥砺前行

 

从父母质疑到坚定支持

从广播站到全国比赛的蜕变历程

以坚韧和毅力

吟诵出汗水与热爱交织的成长诗篇

 

他是国际传播学院

播音2202班学子姚俊恒

让我们一起聆听

这位学子用话筒传递的温度与力量

每份荣誉都是新起点,话筒前的每一秒都在提醒我:真诚与专业方能打动人心。”三年来,姚俊恒始终以谦逊之心精进技艺。用舞台上的从容自信诠释热爱,将每一次登台化为通向梦想的坚实台阶。

 

热爱渐起:从声起云涌到心怀热忱

当我第一次拿起话筒,声音传遍校园的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一种奇妙的联结,那是语言赋予的力量。” 姚俊恒回忆起初中担任广播站播音员的经历时,眼中依然闪烁着光芒。彼时,因偶然机会踏入广播站,意外发现语言不仅是信息的载体,更是情感的桥梁。稚嫩的嗓音透过喇叭传遍校园,让他初次领略到语言的魅力。“每当我拿起话筒站在舞台上,我就会变得自信,享受舞台上那份力量。”

真正的转折点来自于艺考专业课老师的一句肯定。“老师告诉我,我的声音条件和形象都符合行业标准,这让我意识到自己或许能在这个领域走得更远。” 尽管家人曾希望他选择更“稳妥”的美术道路,姚俊恒却毅然报考了播音专业。面对质疑,他选择用行动证明自己。“普通话发音不标准,就每天放学后 “加餐” 练习,反复雕琢翘舌音和前后鼻音,不放过每一个细节,不厌其烦地纠正自己的发音;即兴表达胆怯,就随身携带笔记本,随时随地记录好词好句,模仿优秀艺考生的播讲状态,不断锻炼自己的思维与表达能力。

艺考机构颁发的‘即兴评述极速进步奖’,是我播音主持路上的第一个奖项。” 从磕磕绊绊到流畅自如,他用两年时间完成了从青涩到自信的蜕变。这背后,是他无数个日夜的辛勤付出与不懈努力。他说:“天赋或许能敲门,但努力才是推开门的钥匙。” 这段经历不仅夯实了他的播音基础,更让他深刻领悟到坚持的力量明白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唯有持之以恒,方能抵达彼岸。

 

宏图初展:从院校偏见到实力破局

2024年江苏广电第十届“未来金话筒”主持人大赛的领奖台上,姚俊恒手握全国季军奖杯,声音微颤却透着坚定:“二本院校的学生,同样能站上行业的顶峰!” 此前,他曾因学校标签而自我怀疑,认为自己不过是名校学生的“陪跑者”,内心的迷茫与不安如影随形然而,在华珠两年的学习与实践,他逐渐明白“平台虽有高下之分个人的努力才是不二法门”。“我一直以为二本院校的播音学生不可能比得过其他一线艺术类大院的,但通过学习与实践,我居然超越了许多来自名校的优秀学生。”

比赛中,他选择以“乡村振兴中的青年力量”为主题,摒弃了华丽的辞藻堆砌,没有刻意追求浮夸的表演效果,而是以校地共建活动的真实案例为依托,用质朴自然的语言风格,将宏大叙事转化为一个个温暖而生动的故事,让观众在聆听中产生共鸣。评委评价他“兼具专业素养与人文关怀”。这份赞誉源于他“真诚主持”的理念:“我始终认为,主持不应是单纯的语言输出,而应是情感的传递与交流。

这份荣誉不仅是对他专业能力的高度认可,更是一次对院校教育出身等教育标签的有力突破。“奖杯背后,是无数个熬夜备赛的夜晚。是华珠给予的大力支持,从报销车旅费的贴心关怀到提供全方位的备赛指导成为我坚实的后盾;是师友们的陪伴与鼓励,在迷茫时为指明方向,在焦虑时陪伴左右,给予温暖的力量;更是二本学子不服输、不低头的呐喊与拼搏。” 他坦言,这份成就让他彻底摆脱了“出身焦虑”,更加坚信:“真正的竞争力,源于持续的精进与热爱。”

 

扶摇而上:从引路相随到精进自强

华珠是我逐梦路上的基石,没有它,我可能还在迷茫中徘徊。”提及对其成长起至关重要帮助的平台,姚俊恒满是感激地谈到母校。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传播学院以“实践赋能”为核心,为他提供了丰富的成长土壤。从校运会主持到广东省啦啦操赛事播报,从融媒体教室的实操训练到多专业合作的采编播项目,他的身影活跃在每一个实践舞台。“学校给我提供了大量的登台机会与实践机会,造就了今天的我。”

姚俊恒的成长足迹离不开多位师长的悉心指引。国际传播学院刘光磊院长与邢永川教授等多位教师以专业素养和耐心指导,为他筑牢播音基础。专业课教师李想是他口中的“引路人”。“李老师从不否定我的‘土方法’,而是引导我将热情转化为专业技巧。”一次省赛前,李老师与他并肩作战,逐字打磨稿件至凌晨,甚至亲自示范如何用眼神与观众进行有效互动。而体育学院院长简妮娜教授,则为他打开了校外实践的大门。“简院长推荐我主持从化区五四晚会时,我紧张得手心冒汗。但她告诉我:‘舞台不会辜负准备充分的人。’”这些经历让姚俊恒从“校园主持一哥逐渐成长为能驾驭大型活动的专业主持人。

华珠的硬件与课程设置同样功不可没。融媒体教室的虚拟演播厅,让他提前熟悉电视台工作流程与规范;《播音主持语音发声》课程帮助他科学改善气息控制,使他的发音更加稳定,富有特色;而跨专业合作的短视频制作项目,更让他掌握了“采编播一体”的复合能力,拓宽了他的职业发展道路。“在这里,实践不是选修课,而是必修课。” 姚俊恒总结道。

 

逐梦新章:从目标锚定到坚定前行

我的目标是成为省级电视台主持人,用有温度的声音传递时代故事,记录社会的点滴变迁。” 面对未来,姚俊恒的规划清晰而坚定。他深知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对行业的冲击。然而,他并不畏惧,反而将其视为一次难得的机遇:“AI能取代机械播报,但取代不了主持人的共情力。我要成为‘不可替代’的温暖传递者。”

对于同专业的学弟学妹,他基于自身经验,反复提到“实践与沉淀”的重要性:“少些游戏时光,多些登台机会。华珠的每个活动都是练兵的战场。” 他建议新生加入主持社团,在团队协作中打磨专业;同时关注“乡村振兴”“非遗传承”等社会议题,让主持内容更具深度,更有内涵。“课余时间应该多参加学校有关播音主持的社团活动,社团的工作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专业水平,丰富自己的校园生活,还能认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交流学习。”

回望大学生活,他笑称自己的电脑桌面“没有游戏,只有主持稿和论文”。“在华珠的时光里,我活成了自己期待的模样。” 如今,他正积极申请省级媒体实习,计划从基层记者做起,深入基层一线,积累民生新闻经验。“他深知,主持人的光鲜在台上,但根基在台下。“华珠教会我的不仅是技巧,更是对行业的敬畏与热爱。”

追梦之路从无坦途,然笃行不怠者必踏山海。姚俊恒回首往昔,在华珠演播厅拼搏的日子依然历历在目未来,打算继续扎根主持领域,更大胆地尝试各种新的可能。“从这里出发,我相信灯光永远为追梦者点亮。”这句话,如同一束光,成为他逐梦生涯中最完美的注脚照亮了他过去的征程,也将照亮他未来的道路,指引他走向更远更高的舞台。

 
<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官方抖音

  • 视频号

联系方式

党政办公室:020-87979913

教务处办公室:020-81193560;020-37931025

学工处办公室:020-87982606

招生办公室:020-87983820;020-87979603;
020-87975122; 020-37983879;020-87976783

后勤保卫处办公室:020-87978122

武装部征兵咨询电话:020-87982606

传真: 020-87979913

投诉咨询方式: 020-87979913

邮箱: zjxybgs@scauzj.edu.cn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4/30 18: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