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代码:12623 招生批次:本科批
部门动态

部门动态

青史如灯照峥嵘 丹心如炬启新程丨“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军旅书画名家艺术巡展”思政教育教学实践主题活动

  • 时间: 2025-10-19
  • 作者: 撰稿|高铭锴 杨尚昆 摄影|邓超楠 曲成

烽烟铸就英雄魄,薪火赓续复兴魂。10月19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在珠江剧院举办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军旅书画名家艺术巡展思政教育教学实践主题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社欣教授、副院长杨尚昆教授、学院全体教师以及40余名来自不同院系的优秀学生代表齐聚一堂,借助近百幅军旅书法与油画精品沉浸式展览,结合程建军教授现场深度解读与情景化导览,共同打造了一堂“可观、可感、可悟”的思政教育教学实践课堂。现场师生在驻足观赏中触摸历史温度,在互动交流中感悟精神力量。

 

▲主讲人 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程建军

和韵承平:统一愿景的历史回响

程建军教授以戚建国将军词作开篇,“银蛇飞舞山河醉”“小龙轻敲福祥钟”如松涛阵鸣,顷刻间将师生带入了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直观且生动地展现出中华民族对和平统一的深切向往与不懈追求。词中“万家献瑞草,老少闹春风”的民生图景,与“一统九州中”的政治理想相映,贯穿着“坚持和平解放”的初心,更蕴含着“以战止战”的军事智慧。“无情关锁长空,胸怀天地雪霜融,千秋归为大,一统九州中”的豪迈,如青铜铭鼎,镌刻着“统一”的决心,在“和平”的底色上绘就民族复兴的壮阔图景,激励着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铁骨铸魂:军魂本色的生动诠释

在解析草书作品“军魂”时,程建军教授以杨靖宇将军“弹尽粮绝食草根”、左权将军“家书血迹仍未干”等具体事迹为证,生动阐释了人民军队“坚持党的绝对领导”的军魂本色。他强调,“军魂”二字犹如战士持枪挺立,挺起的是民族不屈的脊梁。这既是对革命先烈“宁死不屈”民族气节的深刻礼赞,更是对新时代中华儿女“以青春铸魂、以奋斗践行”的深情呼吁。

程教授特别指出,从杨靖宇将军“中国人都投降了,那还有中国吗”的铿锵诘问,到左权将军家书中“未干的血迹”所铸就的忠诚,再到习近平总书记在九三阅兵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的有力宣言,这一脉相承的精神谱系,正是“军魂”二字穿越时空的历史印证。在“挺立如枪”的笔锋中,书写着“军魂永驻、复兴在途”的壮阔篇章。

团结如璧:人民伟力的悠久传承

毛主席在1963年为南京“好八连”所作的杂言诗,在程建军教授的解读下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他通过书法作品上“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的诗句,系统阐释了人民战争“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制胜密码。这首创作于国际形势复杂严峻时期的杂言诗,是毛主席对“人民群众是战争胜利最深厚的伟力”的深刻领悟和生动诠释。

在讲解中,程教授特别援引了抗战时期的鲜活实例:母亲以“死也不要回头”的告诫送子出征,父亲临别赠子“伤以拭血,死以裹身”的白布。这些浸透着血与泪的细节,正是无数百姓军民“用生命写就忠诚”的壮烈缩影。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上,程教授进一步指出,诗中“如一人”的表述,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军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写照。这种团结奋斗的精神体现在脱贫攻坚“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庄严承诺,体现在科技攻关中“万人操弓,共射一招”的创新实践。如今,这种精神正转化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磅礴力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铸就了牢不可破的坚实根基。

溯史明志 师者心声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李洪君

◆李洪君丨以史为鉴,方能珍惜当下,守护来之不易的和平

教师代表李洪君教授认为,昔日边境“有界无门、有边没防”的孱弱景象,与今日“有界有门、边防稳固”的强盛形成鲜明对比,这背后是边防战士在雪山荒原的坚守与奉献,他们用生命筑起了和平的屏障。军旅书法家以切身军旅体验为墨,将军政军民团结等精神内核融入笔锋,如“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的遒劲字迹,既是对奉献者的崇高致敬,更是对抗战精神的生动传承。

面对九一八事变等历史题材作品,李洪君教授特别强调:日本部分势力至今仍拒不承认侵华历史,但历史不容忘却。我们需要通过更加多元的宣传方式如纪录片、艺术展览等,向世界揭露真相。这并非延续仇恨,而是以“苦难的辉煌”铭记民族苦难,从而激励后人珍惜当下、勇毅前行。铭记历史不是为了沉溺于过去,而是为了在变局中永葆和平初心。唯有以史为鉴,方能珍惜今日幸福生活,守护来之不易的和平。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舒智芳

◆舒智芳丨巡展赋能思政教育,以多元模式探索育人实践

教师代表舒智芳认为,此次艺术巡展将思政课堂搬到了历史现场,程建军教授专业而生动的讲解,让一幅幅军旅书画“活”了起来。笔墨丹青不仅是艺术,更是烽火岁月的见证。在笔走龙蛇间,学生真切感受到了“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悲壮;在水墨挥洒中,体悟到了天下兴亡的担当。这种情与景交融的沉浸式场域,使教科书上的历史论断变得可感可知、直击心灵,也让爱国主义主题在审美体验中自然内化为情感认同。

这深刻启示我们:思政教育不能止于理论灌输,更要善用社会资源、打破课堂边界。艺术巡展这样的优质载体,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实现了育人效果。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更加坚定要积极探索现场教学、情境体验等多元模式,让思政课真正活起来、实起来、强起来,在铸魂育人的时代使命中彰显力量。

悟史明行 学子践诺

▲会计学2504卓越班 赵心宁

◆赵心宁丨在书画中回溯历史,铭记先辈,以青春之志报家国之情

学生代表赵心宁激动满怀地说:“今天,在学院的组织下,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参加了这次特殊的思政课。走进展厅,那些饱含深情的书画作品,不仅仅是精湛的艺术呈现,更是一部无声却震撼人心的历史教科书。在程教授深入浅出的专业讲解中,80年前那段烽火连天、救亡图存的壮阔历史画卷仿佛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深刻诠释了伟大抗战精神的内涵与力量。作为大一新生,这堂走出教室的思政课让我深受触动。它让我明白,历史并非课本上冰冷的文字,而是先辈们用热血与生命铸就的永恒丰碑。我们今日的和平与安宁,正是源于他们当年的牺牲与奉献。这激励着我们青年一代,必须铭记历史,珍惜当下,更要将这份爱国情怀转化为刻苦学习、矢志报国的实际行动,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与使命。”

▲会计学2503卓越班 杨明霏

  ◆杨明霏丨思政课触摸历史脉搏,心怀感恩逐梦前行

学生代表杨明霏意犹未尽地说:“这次思政课现场教学,比课本更直观、更有冲击力。这些书画作品都是鲜活的历史教材。程教授结合历史背景解读作品背后的故事,让我不再是‘看画’,而是真正‘读懂’了先辈们为和平付出的牺牲。这堂特别的思政课,让我真切地触摸到了那段峥嵘岁月。它让我明白,我们这代人之所以能安心地坐在明亮的大学教室里,正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作为刚刚开启大学生活的大一新生,这次参观像一次精神的洗礼。它提醒我,大学不仅是学习知识的地方,更是塑造品格、传承精神的摇篮。未来四年,我将带着这份对历史的敬畏和对先烈的感恩,珍惜时光,努力学习,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书写我们这一代人的青春答卷。”

思政育人 创新有道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社欣教授在总结讲话中表示,此次活动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典范”。从九三阅兵的直播课堂到支部党员的深度研讨再到青年说大讲堂的思想碰撞,抗战精神如春风化雨,悄然浸润思政课堂,使广大师生深受教育。刘社欣指出,要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激发师生共研共学的热情,打破校园的“围墙”,让思政课走出教室,融入社会大课堂,实现“理论+实践”的深度融合与双重飞跃,要让抗战精神在新时代青年的心中生根发芽,抽枝散叶,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永不枯竭的精神动力。

历史为鉴照今路,思政铸魂启新程。马克思主义学院以思政实践教育活动为桥,引领师生跨越时空,重温热血征程,数百幅军旅书画化作生动的历史教材,程建军教授的深度解读与导览,让抗战精神从笔墨丹青中跃然而出,化作“苦难辉煌”的不屈意志、“军民同心”的团结伟力、“以史为鉴”的深刻警醒。此次活动不仅是艺术与思政的深度融合,更是以“沉浸式”“体验式”的多元呈现将红色基因深深融入了师生的内心。这次现场教学让历史不再是课本上的文字,而是可触摸的温度、可感悟的力量,让思政课堂走出教室,成为凝聚共识的阵地、激发斗志的源泉。

<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官方抖音

  • 视频号

联系方式

党政办公室:020-87979913

教务处办公室:020-81193560;020-37931025

学工处办公室:020-87982606

招生办公室:020-37983820

后勤保卫处办公室:020-87978122

武装部征兵咨询电话:020-87982606

传真: 020-87979913

投诉咨询方式: 020-87979913

邮箱: zjxybgs@scauzj.edu.cn

广州(从化)校区地址: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江埔街锦洞路168号

肇庆(四会)校区地址:广东省肇庆市四会市城中街道下㘵经济联合社地段1号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10/30 17:3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