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中央中国大学生“一带一路”协同发展行动中心专题网站7月26日讯,www.cicabri.com/archives/notice/sj/2016/07/0H53R2016.html
新的一天,新的路程,新的行者。7月22日是我们“行者”实践团队来到临泽县的第四天,继参观了裕固族博物馆、香巴拉却科和昨天的张掖国家地质公园后,我们又来到了肃南县城,在裕固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对裕固族进行更进一步的了解。

来到中心,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祁连神鹿和马鞍。由于有了之前的了解,知道它们都代表着裕固族——这个在马背上的民族。讲解员首先给我们口述了裕固族的文学,详细介绍了祭鄂博、留头羊、皮雕、名歌、服饰、刺绣、婚俗和剪马鬃。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裕固族的服饰。了解一个名族,最直观的方法就是看他们的服饰。早前在草原时,就有一位牧民阿姨给我展示过她的服饰。只有亲手触摸过,才能真正感受到那精细的手工,细致的花纹。在服饰的展厅里有各种不同的裕固族服。男女老少,已婚未婚,东部西部的款式都大有不同,可却又都体现出一个名族整体。
我留意到一个电子显示屏里播的记录片,介绍着裕固族的服饰。里面提及,过去的丝线都十分珍贵。妇女们刺绣的时候都十分小心翼翼。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许多手工技艺都已经失传了。现在的手工虽是精美,却大不如前。以前的手工技艺,只能成为裕固族人民心中永远的怀念了。
展厅中,讲解员给我们展示一套全手工制作的裕固族女装。白色的领子上绣着若干个花草图案,可是仔细一看,会发现那是由十二生肖的原型转变而成的。我不禁感叹裕固族人民的智慧和艺术细胞。裕固族的服装上的花图案都只有花和茎,从来都没有根。这是因为裕固族在古时一直都在搬迁,服饰上没有植物的根,暗示着他们是没有根的。写到这里,对手工失传和没有根的裕固族感到一丝伤感。但更多的是,这警示我们,传承的工作,迫在眉睫。
了解完这些非物质文化后,我们采访了肃南县文化继承人柯璀玲。柯璀玲为裕固族文化的继承付出了很多努力。她现在有固定的徒弟二十个,她的孩子也辞去工作支持母亲的工作,成为文化继承人之一。她创作的“珍珠神鹿”,画面中“神鹿”头顶珍珠嘴衔雪莲花腾空跃起,潇洒地飞翔在广袤天地。如今这幅“珍珠神鹿”就作为名族图腾镌刻在中华世纪坛上,向世人传播着裕固族独特而神奇的文化。
离开了裕固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后,我们在街头做了裕固族文化调研。无论是在草原还是县城,裕固族人民都用热情来感染我们。因为他们的热情相助,我们的工作也进行得十分顺利。过去的十天里面,我们和裕固族人民生活在一起,不敢说十分了解他们,但是这些日子里,我们就像一家人一样。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五十六个民族,都是一家人。感谢裕固族,感谢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