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二级学院、各单位:
为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给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重要回信精神,全面深化我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加快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关于举办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分赛的通知》有关要求,定于2022年4月至5月举办第八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校内选拔赛。现就大赛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主题
我敢闯,我会创
二、大赛目的与任务
(一)以赛促教,探索人才培养新途径。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引领各类学校人才培养范式深刻变革,建构素质教育发展新格局,形成新的人才培养质量观和质量标准,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二)以赛促学,培养创新创业生力军。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和高水平自立自强,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激励广大青年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把激昂的青春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努力成长为德才兼备的有为人才。
(三)以赛促创,搭建产教融合新平台。把教育融入经济社会产业发展,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成果转化和产学研用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努力形成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新局面。
三、组织机构
活动设组委会,组委会办公室设在学生工作处。
(一)组委会:负责大赛统筹与领导工作
组委会主任:蒋恩臣
组委会副主任:林伟初、郭霖
组委会委员:陈军、何新闻、史春笑、叶小芬、杨小勇、赵卫平、张静民、章庆国、周玲军(均按拼音首字母顺序先后排序)
(二)组委会办公室:负责大赛的执行、宣传、组织、沟通、协调、推进等日常工作
组委会办公室主任:周玲军
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陈欣杰
办公室成员:邓克、林小慧、肖欣、袭科、郑婷、钟彩英(均按拼音首字母顺序先后排序)
四、大赛内容
(一)主体赛事
包括高教主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
(二)同期活动
1.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大学生重要回信精神,围绕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将思政教育、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涵养青年学生家国情怀;以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助力“新农村、新农业、新农民、新生态”建设,引导师生扎根基层创新创业,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2.创新创业教育成果展。设置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特色课程展示区、创新创业项目展示区、投资机构展示区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项目展示区等,供各方观摩交流。
3.项目辅导培训活动。学校邀请有关专家,分别对参赛选手、指导教师围绕大赛相关主题,分阶段分轮次进行线下或线上辅导,助力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推进和学生的成长成才。组织参加国赛的项目进行培育打磨,邀请专家评委进行模拟网评和路演答辩,助力校赛队伍勇夺佳绩。
五、参赛项目类型
(一)新工科类项目: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智能制造、网络空间安全、机器人工程、工业自动化、新材料等领域,符合新工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二)新医科类项目:现代医疗技术、智能医疗设备、新药研发、健康康养、食药保健、智能医学、生物技术、生物材料等领域,符合新医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三)新农科类项目:现代种业、智慧农业、智能农机装备、农业大数据、食品营养、休闲农业、森林康养、生态修复、农业碳汇等领域,符合新农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四)新文科类项目:文化教育、数字经济、金融科技、财经、法务、融媒体、翻译、旅游休闲、动漫、文创设计与开发、电子商务、物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社会工作、家政 服务、养老服务等领域,符合新文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参赛项目团队应认真了解和把握“四新”发展要求,结合以上分类及项目实际,合理选择参赛项目类别。参赛项目不只限于“互联网+”项目,鼓励各类创新创业项目参赛,根据“四新”建设内涵和产业发展方向选择相应类型。
六、参赛要求
(一)参赛项目能够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各领域现实需求,充分体现高校在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果,培育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制造业、农业、卫生、能源、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数字技术与教育、医疗、交通、金融、消费生活、文化传播等深度融合。
(二)参赛项目应弘扬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真实、健康、合法。不得含有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其他法律法规的内容。所涉及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资源等 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如有抄袭盗用他人成果、提供虚假材料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违背大赛精神的行为,一经 发现即刻丧失参赛资格、所获奖项等相关权利,并自负一切法律 责任。
(三)参赛项目只能选择一个符合要求的赛道报名参赛,根据参赛团队负责人的学籍或学历确定参赛团队所代表的参赛学校,且代表的参赛学校具有唯一性。参赛团队须在报名系统中将项目所涉及的材料按时如实填写提交。已获本大赛往届全国总决赛各赛道金奖和银奖的项目,不可报名参加本届大赛。
(四)参赛人员(不含产业命题赛道参赛项目成员中的教师) 年龄不超过35岁(1987年3月1日及以后出生)。
(五)各二级学院、各单位要严格开展参赛项目审查工作,确保参赛项目的合规性和真实性。审查主要包括参赛资格以及项目所涉及的科技成果、知识产权、财务状况、运营、荣誉奖项等方面。
(六)“高教赛道”及“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应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允许跨校组建参赛团队,每个团队的成员不少于3人,不多于15人(含团队负责人),须为项目的实际核心成员。参赛团队所报参赛创业项目,须为本团队策划或经营的项目,不得借用他人项目参赛。且“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参赛项目应符合大赛参赛项目要求,同时在推进农业农村、城乡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有创新性、实效性和可持续性。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本科生(不含在职教育),或毕业5年以内的全日制学生(即2017年之后的毕业生,不含在职教育);企业法定代表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七、参赛组别和对象
根据参赛项目所处的创业阶段、已获投资情况和项目特点等,分为高教主赛道的本科生创意组、初创组、成长组;“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的公益组、创意组、创业组。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的项目,符合大赛参赛要求的,可自主选择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而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的项目,必须为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的项目。否则一经发现,将取消参赛资格。
具体参赛条件如下:
(一)高教主赛道本科生组
1.创意组
(1)参赛项目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或服务模式,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
(2)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及成员均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本科生(不含在职教育)。
(3)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不能参加本组比赛(科技成果的完成人、所有人中参赛申报人排名第一的除外)。
2.初创组
(1)参赛项目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未满3年(2019年3月1日及以后注册)。
(2)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且为参赛企业法定代表人, 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不含在职教育),或毕 业5年以内的全日制本专科学生(即2017年之后的毕业生,不含在职教育)。企业法定代表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 的不予认可。
(3)项目的股权结构中,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股权不得少于1/3,参赛团队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51%。
3.成长组
(1)参赛项目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3年以上(2019年3月1日前注册)。
(2)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且为参赛企业法定代表人, 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不含在职教育),或毕 业5年以内的全日制本专科学生(即2017年之后的毕业生,不含在职教育)。企业法定代表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 的不予认可。
(3)项目的股权结构中,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股权不得少于10%,参赛团队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3。
参赛项目数量要求
(1)校级比赛参赛项目数量:本科高校参加校级比赛的项目总数一般不低于250个,参赛人数不低于在校生人数的15%。
(2)晋级省级复赛参赛项目数量:参加校级比赛项目数≤10的高校推荐数不超过1个;参加校级比赛项目数≤50(须>10)的高校推荐数不超过2个;参加校级比赛项目数≤100(须>50)的高校推荐数不超过3个;参加校级比赛项目数每增加200个增加1个推荐名额。
(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
1.公益组
(1)参赛项目不以营利为目标,积极弘扬公益精神,在公
益服务领域具有较好的创意、产品或服务模式的创业计划和实践。
(2)参赛申报主体为独立的公益项目或社会组织,注册或未注册成立公益机构(或社会组织)的项目均可参赛。
2.创意组
(1)参赛项目基于专业和学科背景或相关资源,解决农业
农村和城乡社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助力乡村振兴和社区治理,推动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共同发展。
(2)参赛项目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
3.创业组
(1)参赛项目以商业手段解决农业农村和城乡社区发展面
临的主要问题、助力乡村振兴和社区治理,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共同发展,推动共同富裕。
(2)参赛项目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已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学生须为法定代表人。项目的股权结构中,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股权不得少于10%,参赛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3。
参数项目数量要求
1.校级比赛参赛项目数量:高校参加校级比赛的项目总数一般不低于30个。
2.晋级省级复赛参赛项目数量:参加校级比赛项目数≤20的高校推荐数不超过1个;参加校级比赛项目数≤40(须>20)的高校推荐数不超过2个;参加校级比赛项目数≤60(须>40)的高校推荐数不超过3个;参加校级比赛项目数每增加100个增加1个推荐名额。
八、赛程安排
(一)参赛报名(4-5月)。
参赛团队可通过微信公众号“大学生就业在线”或“广东大学生就业创业”进行手机在线报名,也可通过网址“大学生就业在线”(job.gd.gov.cn)、“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cy.ncss.org.cn)进行报名,所有参赛学生需根据报名系统的提示提交相应的报名材料,可自主选择赛道,报名截止时间5月22日。(学生操作手册参考附件1)
(二)赛程安排
1.校内初赛:由各二级学院组织院内报名及比赛,比赛形式自定(并于5月22日前完成推荐)
2.校内复赛(时间:5月24日):由大赛组委会根据二级学院的报名项目按比例择优遴选推荐项目。大赛组委会将根据评审专家意见筛选出10强名单进入校内决赛。
3.校内决赛(决赛时间5月30日):由专家组筛选得出的10强团队进行校内公开决赛,通过现场PPT展示及项目路演的参赛形式评出相应奖项。
(三)项目打磨并推荐进入省赛(6月5日前)
校内决赛按结果排名,由组委会推荐参加省初赛。推荐入省赛的选手需在规定时间(6月5日)前上传完整的参赛作品,作为参加省初赛的作品材料。
九、奖项设置
为激励更多师生参与“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加大对获奖项目的资助支持,新的配套奖励方案拟定后将另行公布。
十、工作要求
(一)各部门推荐至校级参赛名额根据报名项目数而定,且各二级学院报名项目数按在籍学生人数比例分配,详见下表,各部门不得低于最低报名项目数
二级学院 |
在籍学生人数(人) |
主赛道最低报名项目数(个) |
“红色筑梦之旅”赛道最低报名项目数(个) |
总计最低报名项目数(个) |
商学院 |
2552 |
56 |
7 |
63 |
信息工程学院 |
1637 |
36 |
4 |
40 |
外国语学院 |
1083 |
23 |
3 |
26 |
人文学院 |
1922 |
42 |
5 |
47 |
传媒学院 |
2719 |
59 |
7 |
66 |
设计学院 |
1541 |
34 |
4 |
38 |
总计 |
11454 |
250 |
30 |
280 |
(二)近两年参加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项目(在研或结项)均须报名参赛,参赛项目获省级铜奖及以上奖项的,可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结题成果申报结项。
(三)各二级学院、各单位积极鼓励学生组队参赛,为参赛学生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支持,做好报名组织工作。鼓励教师和符合条件的校友、往届生和导师将科技成果产业化,带领学生共同创新创业。积极推进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和实践,不断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水平,厚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土壤。
十一、大赛组委会联系方式
1.大赛组委会联系人:
邓克、肖欣
联系电话:020-87976885 020-87976730
办公室地址:21栋学生处1楼大学生职业发展中心
2.学生报名操作疑难问题,可扫下方二维码咨询。
附件:学生操作手册
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
2022年5月17日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官方抖音
视频号
党政办公室:020-87979913
教务处办公室:020-81193560;020-37931025
学工处办公室:020-87982606
招生办公室:020-37983820
后勤保卫处办公室:020-87978122
武装部征兵咨询电话:020-87982606
传真: 020-87979913
投诉咨询方式: 020-87979913
邮箱: zjxybgs@scauzj.edu.cn